About pdeng
This author has not written his bio yet.
But we are proud to say that pdeng contributed 265 entries already.
Entries by pdeng
尝试学习新的学习方法
在这里日渐感到学习的压力,与很多同学相比,我基础相对薄弱,理解能力,精神力等各方面都有一定差距。面对一大堆复杂的材料,要将其系统的,有序的在短时间组织成论文,并进行深刻的讨论对我来说很困难。现在正在学习一种新的,非线性的学习方法——绘制思维导图。期望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能够短时间改变我的学习现状。 其实早在我接触思维导图之前,在数码笔的论文中,我就已经提到要将大脑中的图映射到记录媒体上的重要性。不过当时没有具体申明,自己也没看到这个东西的重要性。现在,终于发现了这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不知道是否能够起作用。 本书在这里:http://dengpeng.cn.googlepages.com/pdf
Distributed System Project A
这是Distributed Systems的第一个项目,老师给出的要求在这里:http://www.cs.mu.oz.au/652/projects/projecta.2006-2.pdf这里是我完成该项目的文档:http://dengpeng.cn.googlepages.com/Semester1652ProjectA.pdf这里是源代码和可执行程序:http://dengpeng.cn.googlepages.com/Semester1652ProjectA.rar 关键字:分布式系统 C# .net remoting webservices 进程间通讯 项目源代码
JMeter 2.2 根据XML生成报告用XSL修改版
关键词:JMeter 2.2, 网站测试, XML, XSL, 报告, report, XML Log format 2.1, JMeter可以将测试结果保存为CSV或者XML,使用XML的时候,可以套用XSL模板,生成用户友好的HTML报告。http://www.programmerplanet.org/pages/projects/jme…提供有基于JMeter XML log format 2.0的XSL,在JMeter 2.2+版本中不能工作。所以我简单修改了一下,来符合JMeter XML log format 2.1格式。 具体XML log format 定义请参阅:http://jakarta.apache.org/jmeter/usermanual/listen… 本RAR包含一个XSL,一个例子XML和图片素材两张:http://dengpeng.cn.googlepages.com/JMeterReportXSL…
邓中翰清华演讲稿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今天真是非常有幸,不光是能够有这样一个非常挑战的机会,能够在清华大学里与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在这里交流。更加让我激动的是,我今天见到了已经十几年没有见过的奖杯,而这个奖杯给我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今天我们所要讲的是创新、责任、影响力和推动力。 我想请主持人允许我改变一下我准备好的发言,我觉得可能要以挑战这两个字跟各位交流一下我的感觉,我想挑战正是我们创新的动力,而挑战正是我们的影响力和推动力。而勇于迎接挑战,勇于面对挑战,正是我们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具体体现,所以我想,我可能要改变一下我的发言,从挑战这两个字来阐述一下我们的青年一代。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过程中,在我们面对挑战的时候,在我们终于能够达到人生目标的时候,我们就看到,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都在往前发展,取得巨大的成绩。 我想先跟各位同学讲一下我获得挑战杯的情形。当时是在中国科技大学,跟各位同学一样,教室、操场、宿舍每天三点一线式的生活和学习。我当时突然有一个想法,就想把我多余的时间用来做一些事情。当时不像今天这么多的工作,当时中国科大是在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我就找了一个导师,说希望能够做一些科研的工作。他并没有笑话我,那时我正在上三年级,我的老师认为,从来没有一个本科生有这样的想法,他没有做评价,就说好吧,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把资料读完,然后再来找我商量商量。当时正好接近冬天寒假的时候,老师也没有时间跟我讲,我拿了一些很详实的英文文件,放假之前我就开始阅读这些文章,我越读这些就觉得不懂,那年冬天特别冷,放假就不想回老家了,干脆就留在校园里读读这些书,最起码把英文学得更好一点,从这样的简单思路就开始了。经过大概一个冬天之后,我从读文件中产生了很多的想法。 第二个学期一个夏天之内,我做了很多老师认为是非常前端性的科研工作,用刚刚学会的量子力学,这些运算公式,对宇宙射线在金铬里的缺陷进行分析,第一年夏天我就投了一篇文章,在科学公报,是我国很好的科技杂志,当时完全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听说发表一篇文章,就可以从副教授晋升为教授了。没想到,夏天一过,我就得到了中国科学公报录用这篇文章的通知书,对我来说,当然是天大的吃惊,对我的教授来说,更是不可思议,短短的七八个月时间,从给我那些材料,到把东西做出来,在中国最重要的杂志里发表文章,他觉得是个奇迹。之后,我获得了这个挑战杯奖,更是从团中央的角度,肯定了我们这些年轻人在业余时间之内能够自己找到挑战,去面临这些挑战,并且有去克服困难的勇气。对我的表彰,对我个人而言,是一个巨大的鼓舞,我当时跟大家都一样,并不知道未来是什么,也不知道毕业以后要去做什么,更何况我们这一系列科研工作都是非常抽象的。 得到这个奖之后,我开始想了,也许我毕业之后能够成为一个更好的科学家,也许能够成为对社会更有用的人,也许不像今天这样每天每个月等着父母给的钱来供我在学校里学习,而是我自己可以创造这些有价值的事情。在那时候,就奠定了一种人生的理想,也奠定了一种人生的方法,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敢于面对挑战,敢于把自己投入进去。刚才看到这个奖,正是我们今天所要讲到的国家的创新,每个人的责任感,整个社会需要的推动力和影响力,这些是带动我们国家发展的根源,这就是挑战。 我毕业之后,可能像在座的大家一样,和准备托福、GRE的同学一样,准备联系出国。毕业的时候,就去了伯克利加州大学的物理系,我突然意识到我不是简单的从中国来的留学生,我是拿到国家挑战杯的留学生,我说我要在留学期间替中国争光,而不能替中国摸黑。每次考试和学习过程当中,我都特别紧张,有一种责任感。很多同学刚到美国的时候,大家买车,出去旅游,还有很多人联系新的学校,换学校等等,我当时的心情非常沉重,非常希望在学习方面能做得更好。可是,伯克利是拥有18个诺贝尔获奖者,物理系就有7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每天走过去,就看到7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的照片向你微笑,那时候心提得更高,非常希望将来读物理学博士的时候,在他们的领导下做科研,也想着将来能像他们一样为物理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从那个时候开始,和我以前刚刚上大学的时候,和在中学的时候,从一种为家长、为高考,为将来能够顺利毕业的自然的学习过程突然转变成一种非常主动的去寻求挑战而肩负的一种责任感。当时有的同学笑话我,说你可能把挑战杯和团中央给你的表彰看的太重了,有这么多留学人员,他们都做出了很多成绩,没必要给自己这么多的压力,每次考试我总希望能考到第一,在物理学12小时的笔试,分成两个周末,2个小时的口试,作为中国来的留学人员,我在40几个博士生里考了第一,觉得非常兴奋,觉得没有愧对这个挑战杯,所以刚才看到挑战杯,我觉得没有它我不知道如何界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不知道给这个人生目标定个什么高度。 看到这个杯我才觉得,其实我不管在念书的时候,还是后来的工作中,都总觉得有很多眼睛在看着我,总觉得自己要做出更好的成绩来。可能这种压力对很多人来说是多余的。我当时作为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有了这样的压力,对我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因为它指明了一个方向,它给你找到了一种做事的准则,就是说你一定要做出最好的工作。这种责任感,和这种面临挑战的创新精神,带领在美国渡过了我一年又一年的留学生涯。 我记得在伯克利的时候,著名的摩尔定律的创始人鲍勃·摩尔,每次去他捐献的会议室里开会的时候,听一些半导体界的报告的时候,就想着,半导体这个集成电路,也就是硅谷这个名字的来源,我对这个非常有兴趣。虽然过去本科学的知识都是在物理领域,可是在硅谷,我感受到硅谷在硅技术和信息技术前沿的冲击,我想也许我应该转系,就找到了我的老师,目前我们中星微电子的董事。他很多年一直在伯克利教书,没有接纳过来自物理系的学生,跟我交流的时候,他发现我对电子学的工作一点都不了解,他对我就非常担忧,说你能不能在转系的过程当中做知识结构的调整?我当时英文不太好,说起来特别直,我跟他讲,我刚刚获得挑战杯,我感觉到在大学时代就能够做一些跟我的学习相比还很超前的工作,并且能够在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文章,我觉得我有这个能力。之后他给一个学期的时间来考验我,看我有没有能力把知识转型。 我的导师给了我机会,我不能辜负这次机会,我一定要把个事情做好。之后,我在这个学科上花了很多时间,每天早晨8点钟到办公室,办公室的其他同学都没有到,我自己煮上一杯咖啡来学习,就像在大学时一样,很多同学都嘲笑我是半书呆子,这部分学习花了我非常多的时间。第一学期之后,我把电子工程系的几门课都考了A,导师完全接受我了,我很快顺利地从物理系转到电子工程系攻读博士,同时学完了物理系的硕士。学习的过程当中压力是非常大的。 这个挑战杯给我带来的是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不像大学时代,同学们要考托福,我也要考托福,同学去哪里旅游,我也去哪里旅游。可是得了挑战杯之后我开始独立的选择,94年我去***出差,当时我的导师到***NEC做了报告,开了一些会议,后来因为回美国的签证问题,滞留了一段时间,当时在***开销非常大,也没有多少钱,导师说,你只好等签证,然后再回美国工作。我滞留了一个星期,这一个星期又改变了我很多的人生的选择,我在银座,在非常富贵的地段,人群走来走去,过去一直都在象牙塔里,都在校园里,看不到这么多忙忙碌碌的,整天穿着西装,在电脑、电话之间忙忙碌碌的人群。当我第一次在***呆了一星期,天天看见川流不息的人群,每天都在忙着什么,我当时就非常想知道这一点。 这时候我独立思考,如果换一个人也许利用这一星期去富士山,或者去其他地方看一看,但是我就一直坐在街头,一呆就好几个小时,我就想,他们在忙什么,为什么我每天在学校里做我的事情,他们都忙忙碌碌的,在社会这个大的网络里在做什么?这一星期的思考来思考去,这些对我人生的选择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我突然发现了在校园里不了解的很多事情,实际上就是主流的推动力,它是一个经济体,在每天创造新的财富,新的价值,我非常想了解。回到国内,我开始对经济管理这样一个专业有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大家都知道,我们在国内只学过马克思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等等,对经济的理解是非常浅薄的,看到***这样高度发达的经济,和他们的技术和生产力,和它经济的统一,我感觉到这个问题一定比我每天研究的电子等等都要有更多的、更庞大的原因在背后,所以我就在95年的时候,当时我已经从地球与空间科学系转到物理系,再转到电子工程系,我觉得对我来说没有可怕的学不通的知识,只要我努力。 所以大家都觉得我过去是半书呆子式的人物,看到这个事情,我就想通过学习来解决。然后我就去经济系开始学习,刚才碰到我们的经管学院的胡院长,他也是伯克利经管系毕业的,我当时直接上的研究生的课,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两位老师后来都拿到了诺贝尔奖,我觉得当时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我没有把在校园里的时间浪费掉,我非常珍惜校园里给我提供的丰富的学习知识的渠道和资源。 正是在这个学习过程当中,我不仅仅学会了很多对于商业和经济发展的里面的专业知识,同时我突然感觉到,经济这种从技术到生产,一直到贸易,到股票,到国家的债券,以及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国防,是联系在一起的。通过这样的一些学习,使得我突然感觉到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我们的社会其实是一个普遍联系,非常复杂,远不是我当时想做一个科学家,想做一个技术专家所看到的非常窄非常专业的本行。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我不仅要挑战专业知识,同时也挑战了人生的哲学,使得自己一下子知道,原来在整个的世界里,我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年轻人的价值,而是应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而这种价值会随着刚才讲到的商业、股票甚至于国家的政治和经济能够体现出来。 在念博士的最后两年期间,我又把经济学的硕士拿到了,当时我们的校长,也就是中星微电子创始时的投资人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给我帮助的时候特别提到一句,他说你同时学这三个学位,在我们学校历史上没有过的,我希望看到你有一天把你学到的这些知识带回中国去,在中国创造一个奇迹。我记得非常清楚,他当时是这样跟我讲的。在99年的时候,回国创业的时候,我实现了当时田校长授予我这三个学位的许诺的时候对我这样的要求。 今天,我回到了祖国,回到了北京,回到中关村,我感觉到我过去所学的专业知识,尤其是我掌握的这种人生面临挑战的独立的思考理念以及这样的勇气,给我一步一步大跨越式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这个关键作用中体现了我们的创新精神、责任感,以及对我们身边发生的重大事件,技术事件、商业事件、经济事件的推动和影响。 99年10月1日,我受邀参加建国五十周年大典,站在观礼台上我非常激动,看着我们国家几十年来在国防,在改革开放之后,建立起来的各种各样的丰功伟绩的展示,我心里非常激动。 当时我突然感觉到我自己非常有亏。正如田校长讲的,我虽然在美国做得很好,学了非常多的东西,但是我没有为国家做过任何有用的事情。下午的时候,我就带着中星微的另外三个创始人,杨晓东、张忠、金兆玮,他们仍然今天是最主要的管理层。我们买了长城的T恤,站在长城上照了很多照片,刚才幻灯片上的照片,如果你注意一下,三个创始人的手形,一个是胜利的符号,一个是OK的符号,还有一个勇往直前的符号,我是这样交叉的,当时我的心事是最重的,那一刻,我感觉到我上午看到的,和我下午站在长城上想到的,和我未来想做的事情,在那一瞬间下定了决心,我一定要回国把芯片的产业,把在中国已经落后了、空白了几十年的产业推动起来,正好把我在美国伯克利,在斯坦福,后来在SUN、朗讯学到的这些知识,能够贡献到我们祖国的建设中来。 当时硅谷也非常流行创业的思想,而我们中关村也刚刚成立管委会和园区正在进行创业的安排,那时候,包括像UT斯达康、亚信、新浪、搜狐等等都没有在纳斯达克上市,在那种情况下,我们四个人要做点什么事,我们要为国家,用我们自己学到的知识,我们有信心能够做成一些什么事,当然我是在鼓励大家,后来每个人都同意了。 在1999年11月14日,在中关村一个仓库里开始了我们创业的第一天。大家都知道,那时候创业是很艰难的,今天看到中星微电子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又在纳斯达克上市,我个人又获得了很多奖励,可是当时在一个小小的仓库里。 当时中关村的地价非常贵,办公室又非常少,所以我们就租用了小小的仓库,就在那样的情况下,我们开始了创业的过程。我记得冬天的时候,仓库没有很好的暖气,张辉的手都冻裂了,对于一个硅谷回来的博士而言,在贝尔实验室回来的科研人员而言,手上起了冻疮。可是就在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下开始了创业。有人问我为什么不挑一个更好更贵一点的办公室?我想,一方面从省钱的角度,在一个便宜的地方开,再一个我想,如果在第一年的冬天能够克服过去,我们可能就有第二年的冬天,第三年的冬天,这样才能迎来春天和秋天。所以,在第一年的冬天,不仅仅是我们自己挺过去了,而且我们又招了一些人,在仓库之外又把会议室租了下来,后来把会议室改成了工作间,再后来又搬进了新的地方,在北理工附近。 今天,我们有40几位硅谷回来的留学人员,我们的起点是非常艰苦,非常落后的。所以,在座的同学想创业的话,不要为自己的挑战感到悲哀,正是这种挑战,使你个人作出的承诺变得更加可行,我们自己也变得更加有吸引力,吸引到更多的人。 2001年3月份,经过长达十几个月的努力,我们开拓了第一款芯片“星光一号”,并打进了飞利浦这些国际企业。就在2001年,我们四个创始人当中有三个人去***推销芯片,拜访索尼,刚才电视上讲到了,索尼的一位主管,在我们见面的时候,还没有把我们的话听完,他们就说我们索尼有几千项这样的产品,几百个这样的专利,我们索尼是这项技术的鼻祖,如果你想学的话,可以看看展览,看看他们的产品,但是他们没有时间,还需要去其他的会议了。最后我们跟他约好一个小时的见面中,只见了五、六分钟的样子,我们非常尴尬,你想,去***,一个小公司,还很不挣钱,要付出飞机票、酒店等等一系列的代价,跑到***只见了五分钟。出了门时,我就对张辉讲,我们还会回来,当时正好放《终结者》这个电影,我说我会回来的。 索尼的创始人圣田昭夫在二战之后,创建了索尼之,他最崇拜的、最想竞争的一个公司就是当时飞利浦,他在二战之后去了荷兰的飞利浦的小镇,与飞利浦交流,在他的自传里就特别讲到一次,他从飞利浦出来之后,就在飞利浦塑像广场外面喝咖啡,当时的服务员很少看到亚洲人,就问他,你是从哪里来的?他说他是从***来的。他说是为了看飞利浦的,飞利浦的电器非常棒等等,服务员为了表示友好,就说哦,我们这里也有***产品,他去了后面,拿出了***纸做的小伞,就是放在饮料杯里的那种小伞,他觉得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回来把这件事情作为非常重要的激励大家的个人故事。他一回来就给索尼公司定了两个使命,第一个使命,希望索尼从事的技术和产品能够使我们全体的员工在里面找到快乐和自豪,第二个,为***的重建而奋斗。 我想,今天在座大家都知道,我们卖了大量的中国产品去美国,我们的鞋,我们的电器,我们的塑料制品、衣服和鞋等等充斥了全世界的市场。但是我想,还是会有很多人瞧不起我们,正如当时圣田昭夫感觉到的,而我当时的感觉,使我更加坚定了信心,我要挑战,我要回来,我要打进索尼,这对我们而言是一个追求。我回来以后,把我的经历跟全公司人讲了,当时我们已经打进了三星,我们打进了飞利浦,我说一定要打进索尼,虽然他是鼻祖,虽然摄像、摄影等等设备都是索尼发明的,也是全世界最知名的品牌。 正如挑战杯,它是一种挑战,对公司来讲是一种精神的载体,文化的载体,又经过了四年,到了今年夏天,索尼新一代笔记本电脑上的摄像头,已经跳动着我们星光中国芯。在多达几千项专利,在这个鼻祖面前,我们作为中国人,我们站了起来,把我们的芯片打进了我们鼻祖的产品里去了,你们的核心技术,从此以后不是索尼自己的,而是我们中国人的,这个成为中星微今天精神的宝藏,使得我们源源不断地从中找到力量,而这种力量,这种创新的精神,这种责任感和它的影响力、推动力,正是我们挑战杯或者今天我感觉到的挑战对我们每个人的启示。 所以,今天我看到这四年的努力,我们把星光产品能够在索尼产品上成功地实施,我已经把它转变成一个更重要的人生理念。经过长达四年的努力,我可以向大家,向我们员工们说,“I am back”。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中星微已经销售出五千万枚星光中国芯,并且在七大核心技术领域,获得五百多项专利,作为第一家核心芯片设计的公司,在纳斯达克,11月15日成功上市,而我在上市的那一天又遇到同样的挑战。 当时在做纳斯达克闭市的敲钟仪式上,CNBC的主持人就问我,作为中国第一家芯片设计企业,你们有没有侵犯知识产权?让我再次感受到,我作为一个中国的芯片设计企业所受到的国际的怀疑、挑战和抵制。我们上市的第一个问题和百度完全不一样,而他们问我们的是带着一种怀疑,甚至是一种轻蔑和诬蔑的角度去问,同时在卫星上进行实况转播。我当时跟他们说,我们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在长达六年的运营中,我们从来没有和任何公司有过知识产权的纠纷。他又问:你们如何保护你们的知识产权?我说我们申请了五百多项技术专利,其中很多项中国的专利。他就说,中国的知识产权能够得到保障吗?中国的知识产权能够和国际上的知识产权相提并论吗?都是很负面性的问题。我迅速跟他举个例子,索尼是数字多媒体摄像方面的鼻祖,它们有几千项专利,今天他的笔记本产品上用了我们的芯片,在鼻祖那里都用了我们的芯片,我们没有跟国际上一样的最先进的技术吗?他才从这个话题转移开。 今天我们很高兴地站在这里,来感受我们伟大祖国和我们生活的巨大变化,尤其是我这样在国外生活过、工作过的人。在长期跑业务的过程中,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国家,作为年轻一代,我们感觉到沉重的历史给我们的挑战,而这种挑战也正是未来我们已经在上市之后,在拿到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之后继续让我们中星微电子开拓星光中国芯工程的重要的精神支柱。 这几年来,我们感受到我们国家在创新方面非常希望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能够走向科研的道路,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如何能够在这样一个艰难的环境下打造自己的核心技术,打造自己一流的企业。通过个人的努力,通过团队的努力,从而能够带动一个产业链的腾飞,带动一个国家在一个领域里的地位的提高,这正是历史赋予我们年轻人的使命。 今天我想跟大家交流的挑战,正是我们创新的动力,勇于迎接挑战,勇于面对挑战,正是我们责任感的体现,而由此带来的影响力和推动力,正是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进步发展的动力和根源。我在清华,在这里做一个兼职访问教授,感觉到清华的校训,长达一百多年来,我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正是我们挑战人生一次又一次的目标,我们建立更强大的核心技术,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正是要靠我们这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去努力实现。我想,今天围绕着我临时想起来的挑战的这个事情跟大家共勉,谢谢各位。 摘自http://bluesky-tech.blogspot.com/2006/09/blog-post…
Grid, Cluster, P2P, Parallel, Distributed
Distributed Computing: an abstract concept. Very general. Cluster: tightly-coupled distributed computing. A Cluster is usually inside the same room, using same computers, same OSs, connected using dedicated clustering software. Grid: loosely-coupled distributed computing. A Grid is usally dispersed anywhere far-away from each other, and you do not know what computers, what OS on each node, […]
用Jmeter无法建立Web Services测试问题的解决
Jmeter是Apache开源项目组件之一,主要是用于Internet Application的压力测试。纯Java并且免费,很好用。 在下载之后,在默认配置情况下,无法测试Web services(SOAP)服务。 会出现如下错误提示:Missing jar ? See log file. Cannot find class:javax/mail/MessagingException 根据http://comments.gmane.org/gmane.comp.jakarta.jmete… 和 http://jakarta.apache.org/jmeter/usermanual/compon… 处的提示。需要mail.jar和activation.jar两个包。 这里下载:Java Activation Framework Java Mail 解压出里面的两个文件,将其放在jmeter/lib/ 目录下就行了。重新启动jmeter,开始测试您的Web Services
超级傻瓜式J2ME教学(还是漫画形式的,服了~~)
http://www.nec-mfriend.com/cn/index.php 今天一不小心Google到的。